洪灾是自然灾害的雨量所产生,现代科学技术还未能预测一年内在全国范围内在哪一省、哪一个地区要发生多少降雨量,所以山洪爆发也难以预测在何地方出现,只有按历史记载作多发地筑坝防予未然,波及多省的洪灾还需要开河引流的浩大工程才能避免减少发生,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没有洪灾发生,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不久的将来也可能做到这一点。
无论现代基建工程多么发达,也不能在任何地方修建水库,拦蓄洪水;虽然我们是基建”狂魔“,但也不能无止境地加高河岸两边大堤,阻止河流决堤,人类还不能胜天,洪水每年还会如期到来,只是程度强弱而已。
建国后的70多年里,长江主干道上遭遇了1954年与1998年两次特大洪水,那个时候我们望着长江,没有可用的手段有效地对长江调控,百万军民只能被动地奋战在大堤上,靠我们人力与洪水较量,与大自然抗争。如今我们修建了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调控长江,解决了每年洪水的大问题,但长江出了宜昌之后,1276公里弛骋在中下游平原上,没有可供人类选择的地方,找不到修建水库的坝址,所以说长江洪水并不能因我们工程基建发达,离我们远去,每年该来还会来。
不仅是长江,我们的黄河也是如此,近半个世纪以来,黄河的洪水离我们渐行渐远,似乎是让人们已经淡忘,但小浪底水库以下650公里,在遭遇特大洪水之后,仍然无险可守,基建工程这么发达,这里也没有可以修建拦蓄洪水的水库。如果流域内遭遇2019年利奇马台风那样大暴雨,我们依然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好黄河下游的洪水。
今年安徽六安地区普降暴雨,几天之内落下了600多毫米的降水量,这是什么概念?六安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才800多米,相当于几天之内把一年的降水抛洒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上。六安位于大别山脚下,在肩挑人扛的年代,百万民工战淮河,河流上游我们修建了梅山、响洪甸、鲇鱼山三座水库,但仍然解决不了这里的洪水问题,只因这里的降水变率太大,大到了让我们没办法承受,只能是洪水过后,我们重建家园。
试想,我们基建发达了,有能力把河道疏通,也可以把河道变宽,宽到什么程度?以今年为标准,对河道加宽,把大堤加高,可是为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就要牺牲河流两岸的千亩良田,会让上百万人移居到贫瘠的大别山脚下,把最肥沃的土地留给了河神,这不是我们基建发达不发过的问题,是我们人类如何与河流怎么“和睦相处”的问题。
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来说,是对我们伤害最重又是无可奈河的一种灾害,如果没有人类,也没有洪水之说,像每天的太阳一样,东升西落,是一种正常的、具有周期性的自然现象,是因为我们人类与河流争地、争水,才出现我们与河流互相伤害的现象。
既然这样,我们人类只能依靠现代基建工程,充分利用河流的自然规律,适度对河流进行改造,让它为人类服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长江、黄河进行了整治,干流上修建了三峡大坝、小浪底两座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基本上解决了象98年、54年那样大的洪水灾害,还不能根除全流域内的洪水问题,从长远来看,无论基建多么发达,洪水还会与我们人类并存。
古时候大禹的父亲鯀,看到河岸被洪水冲毁了,就从上天偷得息壤,修筑坚固的河岸堤坝,传说息壤可以随水而涨,从而避免河水漫堤。
这尼玛就是智能水泥了,比如今的基建工程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可为何洪水却越闹越凶?给当时的人民带了巨大的灾害,可见,好心做的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不足,头痛医头,盲目蛮干,自以为搞的是水利工程,其实搞的是水害工程。
“水者,地之血气,如经脉之通流者也。”
水,是大地母亲的血气,江河犹如大地母亲的血脉,通畅径流、润泽大地。
鯀“好心”的修筑坚固的河岸堤坝,无意识地封堵了大地的血脉——江河。导致江河水不能润泽大地,地下水得不到江河水的补充。地下水位越降越低,地不润,天不和。无雨必旱,旱久必涝,洪旱交替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降低而愈演愈烈。
因为:首先,水具有吸附效应。干燥的毛巾没有湿润的毛巾吸水,就是这个道理。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土壤缺水干燥,失去了吸附效应。下雨时,雨水不能及时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雨水只能在地表横流,裹挟着干燥的泥土沙石,体积成倍增加,加剧河道淤塞,形成危害极大的洪涝灾害。所以,古人总结出:“久旱必涝”的自然规律。
其次,水具有降温作用。地下水位低,地表土壤温度升高,热空气上升,阻止降雨云层靠近,形成“沙漠效应”,造成降雨越少,久旱无雨。
所以,水利治水,要以润地为目的!大禹治水,***用的是疏浚江河,疏通大地的血脉——江河。让江河水润泽大地,恢复地下水位,地润天和,才消除了洪涝灾害。
所以,古法治水,一直强调的是调节地下水:“还水于地”、“藏水于地”;都江堰水利工程也留下“深淘滩,低筑堰”六子治水祖训。
浙南农村,老房拆建,去年十月开始动工,140平方,三层半,含圈梁高度不能超11.5米,也可以说四层,起码工钱和四层差不多,地基不算钱,主体大概四十万要超。想简单装修一下预算90万内,现在建材贵,人工费也贵!基本上毛坯房成本1000元左右一平方,装修也得一千元每平方起步了!看你那地方的建材和人工差别了。要是有50万打底了,想建的好点,可以再借点,里面装修好,家具慢点添!我是爸妈决心大,造好让他们开心养老,以后我和弟弟两可能也会回家养老!今年过年回家可以入住了,城里的房子是在外打拼的住所,老家才是回去的根!
这个要看几个方面的,一是每个地方物价不一样,成本不一样,还有就是50w看你怎么规划局,设计,跟装修,质量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具体的,不过在农村50w一般正常住房还是可以的
在农村建50万的房子太浪费土地了。土地是农民的命脉,房子大了没人住也可惜,现在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在几百平的房子里住着,搞卫生也得累坏老人家
从长远来看,50万在农村建房子很不划算。因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未来80%人口会聚集在城市里,特别是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在教育、医疗、科技等几乎所有方面都占有垄断式的优秀***,所以会吸引一波又一波的农村进去,而农村的人口会越来越少,使得可分配的***也越来越少!因此,请务必考虑周全,谢谢!
一栋独立的别墅。
1农村的人均消费能力比较低,建造一栋房屋并不需要太多的花费。
2支出主要包括材料,工人工资,以及装修和家具等费用。
3如果来买房而不是盖放的话,二层或三层民居也应该是足够的。
3可以综合比较一下,选一个比较好的位置,盖的气派一些。
2020年7月2日-7月10日,接上级通知,因受水害影响,列车临时停运,以确保汛期列车开行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K8094次(荆门-武昌)1月24日-7月1日停运;K8093次(武昌-荆门)1月24日-7月31日停运;K254次(荆门-上海南)1月25日-7月31日停运;K8051次(襄阳-宜昌东)1月25日起停运至另有通知止;K1474次(湛江-襄阳)1月27日-8月2日停运;K627次(西安-宜昌东)1月26日起停运至另有通知止;
说明有了高铁和动车运行,K8051列车无人坐了,自然也就停运了,没有必要再开行了。
还有就是K8051列车已经由高铁和动车替代了,旅客也习惯了坐高铁和动车了,没有必要去浪费那个时间了,能快就快,减少路上旅途的劳累和辛苦,多花费点票款值得。
K8051是一款单片机芯片,由于技术原因和市场需求的变化,K8051已经停产。K8051是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自动化控制、电子电路等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更加先进的单片机芯片诞生,功能更加强大,功耗更加低,成本也更加低廉,因此K8051渐渐被市场所淘汰,最终停产。虽然K8051已经停产,但其仍然广泛应用于许多老旧的嵌入式系统和电子电路中,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K8051次列车于2022年1月25日起停运至另有通知止。目前还没有官方公布停运的原因。K8051是指从襄阳站到宜昌东站的列车,全程233公里,耗时约3小时21分。
1981年7月9—14日,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广大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连续6天暴雨,雨区主要集中在嘉陵江干流中游、涪江中下游、沱江上中游以及岷江与渠江中游部分,致使长江上游干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当时建国以后或历史上少见的洪水。
重庆寸滩站洪峰流量高达85700立方米每秒,成为当时20世纪以后的最大洪水。由于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导致了干支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受灾人口达1500多万人,150万人无家可归,受淹耕地1300多万亩,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亿元。
1981年7月14日,发生了世界上最为惨痛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火灾造成造成法国《巴黎圣母院》内部装饰损坏,外部塔尖损坏和部分文物损失,据事后调查是纠正工作不慎引起的火灾
麦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市境内,现城墙已毁。曾经因为关羽“败走麦城”而出名。公元219年末,魏吴军队联合对关羽作战,导致关羽丢荆州,失南郡,并在被四处围攻下,士卒溃散。后关羽只带了少量兵力退守麦城。在随后率十几人突围时,被吴国将领马忠所擒,不久即遇害。
对于为什么没有人救援关羽的原因,各种说法流传多年。
我认为,关羽的性格和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关羽必有此一败,并有麦城之困!
其一、个人性格导致了他的人生困境。《三国志》说其“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包括与他距离最近的上庸将领刘封也曾被他责骂。这个时候还有谁愿意拼命救他呢?甚至败走麦城之前公安将领也因为与关羽有个人过节而投降敌军!
其二、周边缺可救之兵,刘备部无周全应急之策。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到三月就败走麦城,其在失南郡才向刘备求救,按古时交通条件,恐怕难以迅速应对,且唯一距离较近的刘封兵力不过一万,且所辖之地人心不稳(一年后就被属地叛军赶出),如此时前去救援被重重围困的关羽无疑虎口夺食!
其三、历史环境决定吴魏不允许关羽有逃走的机会。此时刘备夺汉中,关羽前期攻樊城,局势优势已偏向刘备,魏吴联手已是为自己的共同利益而战,否且,三国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观关羽一生,还是勇多于谋,在一个复杂的地理条件下,在即将身陷险境前不久还对孙权派来求亲的使者说出“犬子不虎女”,四处树敌。可谈无韩信之智,也无张良之计。不过,如有韩信之智,刘备又岂能只有三分之一的天下!
每次提起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在临沮被孙吴将陆逊领所擒杀,让我们甚为惋惜。
那么问题来了麦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关羽又是如何败走麦城的?还有就是蜀国明明有机会也有足够的时间派兵来增援关羽的,可是最后蜀国竟然没有派任何援兵来救。为何见死不救呢?今天像素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一探究竟。
“败走麦城”中的麦城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距市区玉阳镇20余公里。
不过这个地方因为常年被洪水浸蚀、流沙覆盖所淹没,如今的麦城现留下的仅有一些残垣断壁,是一个南北长600米、宽100米、高30米的遗址而已。
《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详细记载关羽是如何败走麦城,而被吴将所擒杀的。
大概的过程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吴将吕蒙趁着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并攻破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导致了关羽腹背受敌不得不从樊城撤兵,一路退守最终驻扎在麦城这个地方,吕蒙对此还***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得关羽麾下的蜀国将士们都无心恋战。无奈关羽孤立无援,只能坚守麦城。
随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便准备诈降,扮成军士,带着十多骑跟随做最后的突围。奈何最后还是被朱然、潘璋断了后路,在临沮擒获了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便将关羽处死并将关羽的人头送给了曹操。这就是败走麦城的经过。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关羽在麦城时候曾向上庸求救请求援军,但是最后刘封、孟达都是拒不出兵援救。
您共提出了三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现在的麦城在什么地方?
麦城最初为春秋战国时楚国君主昭王所筑,是一个非常坚固的堡垒,相传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攻打楚国时,途径麦城,拼尽全力攻打不下,只好在其左右又筑两城,胁迫之下才破麦城。最初麦城筑于现在的湖北省当阳市东南方向21公里的沮、漳二水之间,因洪水浸蚀冲刷,流沙覆盖淹没,现仅留有残垣断壁。所以现在没有麦城,只是一段土垣。
第二个问题:关羽败走麦城的经过?
荆州最初是吴侯孙权的,但是周瑜想杀刘备,出了一个馊主意,招刘备取妹妹孙尚香,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刘备又无落脚之地,只好把荆州借与刘备,说好日后归还。刘备在荆州养精蓄锐,招兵买马,攻占益州后,将荆州交于关羽镇守。吴侯为了交好关羽,想将关羽之女配于自己儿子,但是关羽却说:虎女焉能配犬子,由此与吴侯交恶。讨要荆州多次无果,两下怨恨更深。此时刘备取汉中胜利,关羽大受鼓舞,北上取襄樊,计淹于禁等7军,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关羽威名“威镇华夏”,把曹操吓得想要迁都。听从谋士之言,联合孙权。孙权派陆逊为主将,陆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夸赞其有勇有谋,麻痹关羽,关羽狂妄自大,认为一个书生对他没什么威胁性。 把荆州大半人马调往前线 吕蒙和众将士扮作商人 骗过荆州守军取下荆州。 关羽于麦城中屯扎, 缺粮缺兵, 遣廖化往上庸处求援 上庸太守刘封听从孟达之谏, 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 ,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 廖化转于成都求援, 关公思此坚持不及廖化归返 ,遂于夜中出城欲逃, 却被吕蒙先料到, 与其子关平被禽。孙权有收降之意 旁人谏曰:“难道主公没有看到曹孟德的下场吗?” 于是关公父子受斩。
第三个问题:为何没人救援?
此时刘备刚刚经历了汉中大捷,跟曹操对峙,在此过程中,刘备入川连续3年战争,到了汉中又是苦战了一年,因此,对于刚刚占领的益州士卒来说,急切需要休养生息。而此时关羽败走麦城到被杀不到2个月时间,当然,这里说的时间不充足,是指刘备需要充分的准备应战救援情况下,但倘若刘备不顾一切地去救关二弟,时间也许是足够的。等到蜀中收到消息,夷陵已经失陷,江陵等要地早已被占。援军无法短时调集,更无法入荆,只有当时的房陵等地由刘封孟达驻守,拥有少量军队。刘封如果弃城援关,则实乃杯水车薪,与事无补,且有赔了夫人又折本的可能。因此,站在刘封的立场上,贸然出兵的确也属于两难。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刘封,孟达并未出兵,关羽也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