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被称为工艺美术品“四大名旦”的景泰蓝、牙雕、玉器、雕漆以及金石篆刻、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丝绸刺绣、珠宝翠钻等,工艺精巧,形态多样;对偏爱民间手工艺品的人,北京的面人、泥人、绢人、脸谱、风筝、剪纸也是一绝;北京的乐器也有极高的制作水平,不少客人选购中国民间乐器,或学弹奏或作装饰;还有各种极具当地特色的蜜饯果脯和点心;北京的中药滋补品也更为正宗,货真价实。
第一代面塑***汤子博,1882年生于通州。从小喜绘塑,兴趣广泛,对医、儒、释、道、禅都有研究。"面人汤"面塑,清末由汤子博首创,他以深厚的国学和艺术功底,博***众长,将民间面人由"签举式"改为"托板式",进而创出核桃面塑、浮雕面塑、悬塑面人等多种形式,题材也拓展得极为广泛,有书卷人物、戏曲人物、仙佛人物等,用料从面粉到陶、木、泥等,以大量成功的作品确立了"面人汤"面塑流派的地位。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从此"面人汤"从民间登上艺术殿堂。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市通州区文化馆获得"面人汤"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中文名称
面人汤
外文名称
Tang Zibo
别名
汤子博
准备食材:面粉、陶、木、泥等材料,以及羊毛、羽毛、丝线、棉花等材料来制作人物及动物的胡须和毛发。
将面粉加水搅拌成面团,揉成小块,然后擀成薄片,再用刀切成小条。
将切好的小条揉成圆形,然后用手掌心压扁,再用擀面杖稍微擀一下。
在锅里加入水,烧开后放入擀好的面片,煮熟后捞出备用。
将煮熟的面片放入碗中,加入盐、胡椒粉、鸡精等调料,拌匀即可食用。
京韵大鼓是一个曲种且是河北的,所以北京的民间艺术并不是京韵大鼓。
北京的民间艺术有:
1、北京面人
老北京逢年过节家里拿面捏个兔爷、捏个小耗子之类的,为的是哄孩子开心。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形,各种各要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2、糖画
白糖、红糖加入少许饴糖,或用麦芽糖,在炉子上经过温火熬制。
没有底稿,全凭双手和经验,必须胸有成竹。提、顿、放、收,速度飞快,糖稀就像一根细长的金线,在艺人手中顿时有了生命,一幅糖画就成了。
是糖画。吃过糖画的人都迷恋着那甜蜜的糖汁味,活灵活现的图案是中国民间百年来对精致生活的创作。每一个街头的糖画人都是艺术家,对孩童时代的我们来说糖画比任何艺术品都来得珍贵
是
京韵大鼓是北京的民间艺术。京韵大鼓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约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冀中地区相当流行的一种说唱形式,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后来广泛流传于河北省及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是中国曲艺曲种之一,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