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街58号,见证了文学巨匠老舍写就的名作《济南的冬天》,见证了老舍与胡絜青的爱情结晶“舒济”的诞生,见证了老舍作为齐鲁大学教授教书育人的点滴生活……那么,老舍为什么要住在济南的南新街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当年南新街所处的地理位置。老舍是1930年应邀到齐鲁大学讲课的。而当年的南新街,北临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南临济南外城的圩(wéi)子墙,东临济南外城的新建门,西临上新街。讲到南新街,不能不提到圩子墙、新建门。
济南的圩子墙创建于清末,是当局防备捻军而建。它有别于济南老城环护城河而建的内城墙,内城墙建于明朝,完全是砖石结构的。捻军曾于1861年由肥城打进长清县城,济南一度风声鹤唳。次年,清***当局就建起了“圩子”外墙。
圩子墙也称围子墙。济南的圩子墙大致东至历山路,南至文化东路、文化西路,西至顺河街。北边因有大明湖,一片水乡沼泽,所以济南的圩子墙独缺北边的城墙。
那么,圩子墙跟南新街有啥关系呢?这是在清末的时候,南圩子墙(现文化东路、文化西路)的南北两侧,分别建有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一道城墙把两所大学分隔,教职员工来往两所大学要绕道普利门、西门,非常不方便。因此,1910年当局在南圩了墙上修建了一道城门,起名为“新建门”。新建门西侧的两条小街分别被命名为“南新街”、“上新街”。
南新街距离老舍去讲课教书的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步行不过五六分钟,路程很近。选择住在这条街上,老舍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出行方便问题。而且这里离趵突泉很近,想必老舍也会经常去泉畔漫步寻找灵感吧。同时,南新街还临近济南的“劝业场”,这对于惯写市井风情的老舍来说,闲暇时间逛逛劝业场也能近距离体验到老济南的民风民情。何况,趵突泉畔的西侧还有济南最著名的水街——剪子巷、箅子巷、大小板桥……
南新街在近代的济南是一条“文化名人”街,街上曾住过众多济南的文化名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现代国画***黑伯龙、书法***舒同等等。
老舍在山东住过的第二处旧居位于济南市南新街54号(现门牌号为58号)。对此处旧居,胡絜青女士在《旧居》一文中有如下的记叙:
一九三一年暑***,老舍回北京和我结婚。婚后,我们一起回到济南,在南新街租了一所小屋子,当时的门牌是54号。在这里,我们住了三年,生下了舒济。
南新街就在齐鲁大学的北边,是一条有个折弯的南北胡同。我们住的小院子,大门坐东向西;二门内的西、北、东三面有房:紧靠大门洞的门房由老田夫妇住着,西屋两间是大家吃饭的地方,东屋是厨房,厕所在东南的角落里,我和老舍住北房。北房说另三间,实为三间半,西山墙后边还连着一个小暗间,堆放杂物。北房的东边一间半加了隔断,作为卧室;西边一间半,是老舍会客和写作的地方。他的长篇***《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赶集》中的绝大部分短篇***,如《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和病鸭》、《也是三角》等,还有发表在《论语》等刊物上的幽默诗文,大都写成于这间屋子。当时,他的书桌就在西间的南窗下。
院子不很大,当时种满了花草,盆养的畦栽的都有,还有一棵不算小的紫丁香和一大缸荷花。院子里有一眼水井,一早一晚,老舍自己打水浇花,施肥,捉虫,所以花儿开得很旺盛。每年开春以后,小院里花香不断,五彩缤纷,吸引着不少朋友来我们家赏花。老舍一生爱交朋友,只要有人来访,他都热情款待,客人走后他才拼了命似的作他自己的事情。记得,一九三二年的夏天,济南出了奇的酷热,一过上午九十点钟,热得人喘气都感到困难。据说,那年济南热死了不少卖力气的苦人。就在那样的盛暑中,就在这个闷热难当的小院里,老舍一天也没敢歇着。他抢在太阳出来之前起床动手写作,头上缠着湿毛巾,肘腕子下面垫着吸墨纸以防汗水湿透稿子。就这样每天至少赶出两千字来。一个暑***,他“拼”出了一部十多万字的长篇***《离婚》。如今,找一定进这个院子,看见了北房,立刻想起了他写作时的万船辛苦。